沒想到交換計畫就在我從未踏上日本土地的這段期間,結束了(笑),雖然有很多因為疫情而不能圓滿的事情,但這段期間也還是有心得跟收穫,包含一直抱怨說交不到朋友這件事情,其實多多少少還是有交到幾個日本朋友啦(只是沒有那麼熟而已QQ)

 

關於4~5月的心得,請參考這裡→日本千葉大學交換學生經驗分享 怎麼適應線上授課 (T1篇)
T1篇包含:
1. 日本學制
2. 千葉大學學伴制度
3. 千葉大學會話session服務(本篇會再提到一點)
4. 第一學期上的課程

好的那就開始帶大家回顧,6~7月這段,第二學期的日子吧!

 

J-PAC Meeting

為了彌補海外生們彼此之間交流不足的遺憾,第二學期開始大概2~3週就會有一次線上的J-PAC生交流活動,使用的語言主要是日文,偶爾如果遇到日文能力還不太能應對簡單會話的外國同學,就會用英文來溝通。但其實大部分會持續來參加交流活動的學生,多多少少也是希望有練習日文的機會,因此大家的日文水平都還是挺不錯的。有很多來自德國的學生,他們有些人雖然只學過2年左右的日文,但是日文能力很好啊!!也都蠻敢講的,感覺就是要多講多練習阿~

 

日文會話 - Conversation Session

詳細的制度跟預約方式請參考T1的那一篇。
我大概是4月底才發現到這個好東西,但因為不提前兩~三週預約,基本上都會被搶光光 (但根據負責的處室說,每天大概都有5個左右的取消,所以當天的話還是可以去刷刷看碰運氣)

我其中最喜歡的兩位學生就是Michelle跟Kaho,因為聊得很來,所以有看他們空的時間都會趕快約起來,基本上每週可以各跟他們聊到一次左右。慢慢下來其實也變成像是朋友般的關係,可以聊到越來越多跟自己生活相關的,還有像是找工作很煩阿之類的煩惱與抱怨。Michelle的科系跟我的本科類似,同樣都是設計,不過她現在是在念研究所,之前也有工作的經驗,因此有一個比自己經驗豐富些的人,她真的很能體會到我現在的感受,也能給我很多意見還有安慰,原本期待的只是要練習日文,結果還附贈了療癒的功效。

Kaho她剛好5~6月在台灣實習,可惜因為疫情的關係她根本也沒辦法到處走走,我本來很想要跟她碰面的....結果五月台北升上三級,還來不及等熟一點約她出來,就只能打消念頭了(嘆氣),她是一個很可愛的女生,很好聊,也會找話題,最後也順利的跟對方互加IG,正式(?)成為朋友啦!!其實我一開始以為說他們就只是來打工,所以也不期待能跟他們成為朋友什麼的,沒想到反而是因為每週固定的聊天,互動交流的頻率甚至比課堂同學還要更多。

當然也是有機會遇到沒有聊的那麼來的,其實就像是交朋友一樣,總是會遇到沒那麼合的人,對方也不是專業的老師,並不是有那個義務要一直找話題跟你聊,但偶爾要一直事前準備話題我覺得也蠻辛苦的。因此推薦大家有機會用到這項服務的話,可以在一開始的時候預約不一樣的人,然後有覺得聊得蠻來的,之後就一直約她的就好了XD

 

CISG 千葉大學國際學生會

台灣的大學多多少少也都有協助外國學生融入台灣生活的學生組織,千葉大學當然也有,那就是CISG。往年CISG都會辦非常多的活動,像是我一直一直一直夢想著要參加的合宿QQ
真的是臭疫情的關係,去年他們幾乎沒辦法舉辦活動(因為去年千葉的交換計劃直接砍沒了),今年的話就通通轉成線上交流。

每一次的交流會大概是40~50分鐘左右,事前雖然會有一個交流主題,但聊一些完全不相關的東西也可以,因為這種大型社團的活動,每一次來參加的學生幾乎都不一樣,所以我每次都在重新認識新的人,跟很多人大概就是聊過一次天,名字也記不起來的狀態。我自己是覺得這樣反而交不到朋友啦......雖然有跟一個日本女孩交換到IG,但後來幾乎就是0互動,她也沒有再出現過在交流會裡面。雖然透過CISG來交朋友的機率很低,但是還是個可以練習說日文的管道,然後抱持著一點如果幸運的話可以交到朋友的心態......

後來參加到有一次真的是蠻尷尬的,就是總共只有四個人,1個日本學生+2個台灣人+1個中國人,彼此好像沒有真的找到4個的共同話題,所以聊起來真的是尬。但也蠻訝異居然只有一個日本人!我覺得很有可能是因為轉成線上交流,互動的程度下降很多,再加上快要期末了,所以沒有什麼人要來。我覺得如果未來學弟妹有機會參加到面對面的活動的話,整體應該會不錯,看以往的照片感覺都蠻歡樂的,但線上的話我就........我就也是笑笑而已。

 

Universal Festival

主要是由前面提到的CISG舉辦的活動,簡稱UF。
剛開學不久會募集一些願意介紹自己國家的外國學生,這類型的活動基本上我都蠻有興趣的,很喜歡去跟外國人傳教(誤)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之前去美國,真的遇到非常多對於「台灣」是聽都沒聽過的人,因此遇到外國人會不知不覺的希望有機會就多灌一點台灣的東西進去。
我這次發表的主題是夜市文化,轉成線上的形式就簡單很多,準備好ppt、原稿,然後當天在ZOOM跟大家相見歡,輪到自己發表的時候就照著原稿念+切換簡報。是一件我覺得還算蠻簡單輕鬆的活動~ 主要是能逼自己多準備一篇日文發表啦!另外也會有日本的同學跟老師協助修改原稿,因此不太需要擔心寫錯什麼東西。
說來有趣的是,我真的很希望日本人可以去吃吃看仙草...又很剛好的台南的仙草名店黑工號在東京有好幾家店,我直接把店家資訊貼在PPT裡面給大家看,跟大家說有興趣可以去吃阿 (笑死),真心希望他們緊急狀態解除之後,會有學生想起仙草這一回事 XD

 

日本語相關課程

其實跟上學期整個內容差不多,因為日本語的課程都是T1+T2合開的,一門課總共會上14個禮拜,詳細內容請參考T1的文章喔~ (連結在文章一開始)
因為大部分的課原本都是打算6月開始之後,大家都可以到日本實體授課。結果就還是不行,所以有些老師調整了課程的進行方式,多了蠻多用ZOOM同步授課的機會,但已經非同步授課了那麼久,突然間要同步授課,然後要同學們聊天,其實也是蠻尷尬的啦~

 

文化相關課程

有些課是T1+T2對開的,我就是上下學期都有上。T2上到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多語言溝通」這一門課,下面就詳細的來講一下這門課在幹嘛~

多語言溝通:是一堂英文授課,其實大家應該都知道日本人的英文不好,但因為老師在香港住過很長一段時間,所以英文蠻好的,而且還會講中文!參與這門課的學生總共是9個人,海外&日本人大概一半一半,每個禮拜都要念英文paper,其實有點花時間,但課程對於喜歡語言學習的人來說,我覺得相當有趣!
主要都是在探討語言溝通上的差異、日常與書寫的變化、雙母語者的語言切換阿等等的,大部分的目標語言還是鎖定在日文學習,但就是因為身為一個日文學習者,看這些paper的時候共鳴感受會挺強烈的!上課的時候主要就是上paper的內容,老師的教學方式我覺得蠻有趣活潑的,也會隨機抽點同學回答問題。
最後的一堂課會有一個分組報告,我覺得和日本人遠距合作是一個難題,討論上很難做到即時,我和組員的討論方式主要是依賴mail。而考量到最後的發表也是要用英文發表,我一開始就和組員說,我們討論報告內容的時候,還是用英文比較方便,但閒聊就用日文也沒關係。不過到最後其實只有通mail的時候有符合討論報告用英文,閒聊用日文,如果是視訊討論的時候,其實主要還是用日文討論。

 

設計相關課程

T1那篇有提到,我有修了一門溝通設計課」,然後內容很涼,涼到基本上沒有東西可以拿出來跟大家舉例說我做了什麼XD
T2的課程說實在就有趣很多,也需要花比較多一點點的時間來做作業。

這次的課程當中,我們會選定一個目標店家,然後針對目標店家的風格進行LOGO還有海報的設計,身為土生土長北投石牌人的我,就選擇了家裡附近小有名氣的水龜伯當我的目標店家~ 
image

這是我課堂作業的LOGO完成品!
作業交出去之後,老師會把改過的檔案重新上傳,老師改作業的方式是像這樣子↓

image

會直接在圖片上面註記,所以還算能清楚知道老師的意思。

第二個是海報的設計~~

image

 

Online Home Visiting

其實簡單來講就是和日本人的家庭一起的一個線上交流活動,和CISG辦的交流會不同,這次會一次對到一個家庭,海外生會兩兩一組一起跟日本家庭視訊。
第一次的HV的家庭成員有爸爸、媽媽、大學的妹妹、小學的妹妹。
第二次的HV的家庭成員有媽媽、小一的弟弟、三歲的妹妹 (爸爸好像不在家)

第一次的時候雖然比較驚慌,因為事前也完全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我一直還以為日本人家庭也會準備一點東西跟我們講,但還好的是跟那個大學的妹妹還算有共同的話題,雖然也差了好多歲(現在看到年紀20以內的都會覺得好小),但至少都還是大學生,比較可以聊一些課業阿、學校阿等等的事情。
第二次的時候,雖然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但其實因為快要期末了,我有點懶得花時間準備這個(笑),對方的兩個小孩超級吵阿哈哈,是會吵到有時候聽不到他們的媽媽在說什麼的那種,也會有點找不到可以說話的空檔,但還好啦一小時很快就過去了XD

 

總結來講,透過課程的內容,對於日本的文化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我覺得這其實也是很棒的收穫,因為去了解日本的文化背景,有時候更能懂得日本人的行為背後的理由,例如注重團體生活與氣氛,所以講話特別客氣,又為什麼這麼有日本人的團體意識,可能是因為二戰之後,想要努力顛覆國際對於日本的印象,所以朝著同個方向一起努力等等,對於我來說,這也讓我開了另一個眼界,也更能懂得去尊重其他不同的文化。

 

 

。其他連結。

跟本次交換計畫相關的文章連結→

 
還想學日文嗎 →
 
想知道更多學英文的技巧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